<table id="a3nnp"></table>

    <p id="a3nnp"></p>

   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    樊登讀書
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法治> 正文

    分 享 至 手 機

    高考生曬未打碼準考證,警方: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

    時間:2023-06-14 10:03:12|來源:澎湃新聞|點擊量:19554

    高考結束后,不少考生和家長逐漸從緊張的情緒中緩和過來,也有人放松了警惕。日前,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直接發布未打碼的考生準考證。準考證上,考生姓名、考生號、準考證號、報名單位等信息一覽無余。

    對網友上述行為,評論區有人提醒,不打碼的準考證容易被“有心之人”利用,“可能盜取孩子的信息,引發修改志愿等一系列的問題”。

    對此,6月12日,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九支隊探長明玥告訴澎湃新聞,輕易將準考證、個人身份證、考生號甚至密碼等個人信息發布到網上,容易泄露個人隱私,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,后續會增加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和隱患。

    此前,為更好地保護高考考生個人信息安全,多部門曾發布提醒,高考考生應保管好個人信息,包括高考準考證、個人身份證、考生號及密碼、填報志愿紙質表、成績單或查詢頁面截圖、個人錄取通知書等不能發朋友圈。

    澎湃新聞注意到,考生高考信息被他人獲取造成不當后果的案例并不少見。

    據“河北公安網絡發言人”微博2021年7月10日發布的信息,當年7月6日,轄區高考考生周某及其家屬到阜城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報案,稱發現高考志愿被人篡改。

    7月7日,辦案民警前往河北省教育考試院調取登錄日志,經過分析研究,確定吳某有重大嫌疑。7月8日中午,民警將吳某傳喚至轄區派出所。經訊問,吳某承認因為覺得周某平時影響了自己學習,所以想懲罰一下他,他們的登錄賬號和密碼都差不多,自己便背著家長偷改了周某報的第一志愿,將其第一志愿改為位于報考志愿里中下游的一所院校。

    對于非法竊取考生準考證等信息的行為,上海申頌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沈海東指出,考生的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使用的,無論是收集方,還是后續個人信息的接收方、使用方,都違反了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規定。根據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第六十六條的規定,違反者將被警告、沒收違法所得,嚴重的將處100萬以下的罰款。

   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丁金坤律師告訴澎湃新聞,準考證、考生號及密碼都是考生的個人信息,受到《民法典》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保護。實踐中,考生要警惕這些個人信息可能被電信詐騙犯利用來實施精準詐騙,借口上學等各種理由來索錢。碰到這些可疑的電話或者短消息,不要輕信,要多方核實,及時報警。

    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ogw.cn/fazhi/show-124-293566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• 責任編輯 / 楊盼

  • 審核 / 朱洵 平筠
  • 終審 / 張凱旋
  • 上一篇:這些理財APP別碰,多家央企國企嚴正聲明
  • 下一篇:影響減刑的戶籍障礙清除了
  • 国内性生大片免费观看_一区二区无码日韩国产_97在线观看视频一区_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